請雙擊輸入文字
垂詢 139-5153-4818
熱線 152-9831-9728
歡迎來到春曉園官方網站!
聯系我們
CONTACT US
聯系電話:13951534818
15151191021
19895270016新聞資訊
NEWS INFORMATION
松樹,生在華夏的松樹,已不在單單是一種植物。而是一種文化的密碼,可歌、可畫、可詠、可嘆!在哲人眼中,松樹是錚錚鐵骨、國人的脊梁;在文人眼中,是松濤陣陣、百態千姿。在詩人眼里,松樹是“半溪明月,一枕清風”… …
《詩經.小雅?天?!贰叭缭轮?,如日之升。如南山之壽,不騫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無不爾或承”。該詩是作者對一位長者的祝壽之辭,詩人祝福主人公:如月亮那樣清明常駐,像初生的太陽那樣蓬勃而永久。更愿壽如南山一樣永遠不老,如同松柏一樣長青茂盛。永不虧損也永不崩析,幸福官祿代代能繼承!這是以松比喻人們長壽最早的記錄。
之后,松樹便成了喻人長壽的象征。對聯“福如東海長流水,壽比南山不老松”,更是成了家喻戶曉的祝壽聯。
看“松”不是“松”
海南省旅游文化認為“南山不老松”是“龍血樹”。龍血樹在白堊紀的恐龍時代就已出現,被史學界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,樹齡最長的有六千年以上以上。南山不老樹非“松”而稱“松”,可見“松”是人們心目中真正的不老“松”。
松樹對人的長壽不只是比喻,也有切實的功效。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蘇東坡的《詠松花》,“一斤松花不可少,八兩蒲黃切莫炒;槐花杏花各五錢,兩斤白蜜一起搗;吃也好,浴也好;紅白容顏直到老”。蘇東坡不愧是大家,短短幾句話就把食材、用量及做(用)法都寫的清清楚楚,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,還有很強的可操作性。
松真延年
無獨有偶,在唐代張沁的《妝樓記》及劉恂的《嶺表錄異》中都記載著一個故事。說在晉代白州雙角山下,有一口水井被人們稱作是“美人井”,凡是飲此井水的,家中出生的女孩大多是非??∶?。作者分析其原因是因為井旁常年有松花開放,花粉落入井中,人們喝過有花粉的井水產生功效。